史威登堡神学著作
71.灵人与木星居民说话,并教导他们,以及若他们作恶,就严惩他们,这在木星是很平常的事。对此,他们的天使告诉我大量细节,所以我想依次讲述这些经历。灵人之所以能与木星人交谈,是因为他们花大量时间思想天堂和死后的生命,相对来说,很少关心世上的生活。他们知道,他们死后会继续活着;到那时,其状态的幸福取决于他们在世时所形成的内在人的状态。在地球的上古时代,与灵人并天使交谈也是平常事,原因是一样的,即:他们大量思想天堂,很少思想世界。但随着时间推移,与天堂的直接交流中断了,因为世人从内在变得外在,或也可说,他开始大量思想世界,很少思想天堂。当他不再相信天堂与地狱的存在,或人本身是一个死后仍活着的灵时,更是如此。因为当今时代,人们都以为身体凭自己拥有生命,也就是说,靠自己活着,而不是靠它的灵活着。因此,如今人们若不信带着身体复活,就根本不信有复活这回事。
4683.“告诉他哥哥们”表当着那些持分离之信之人的面,或对着持守与仁分离之信的信徒。这从“约瑟的哥哥们”的代表清楚可知。“约瑟的哥哥们”是指从仁转向信的教会,或抽象意义的信之事物,如前所述(4665, 4671, 4679节);在此是指持守与仁分离之信的信徒,因为接下来的话,即“他们就越发恨他”表示更大的蔑视和憎恶。关于这个教会,真相是这样:在该教会存在之初,其成员宣讲仁爱。不过,他们如此行仅仅基于教义,因而基于记忆知识,而非仁爱本身,因而基于情感或发自内心。随着时间推移,当仁爱与情感在他们心里被抹去时,他们就宣讲信仰;最后,当仁爱荡然无存时,他们就只宣讲信仰,声称这没有行为的信仰能使人得救。这时,他们不再将行为称作仁爱行为,而是称作信仰行为,美其名曰“信仰的果实”。
诚然,该教会成员以这种方式将仁与信联结起来,但他们只是基于教义,而非生活如此行。由于他们丝毫不将救赎赋予信仰生活,或良善,只将其赋予信仰(尽管他们从圣言,以及他们自己的理解力清楚知道,没有生活,教义什么也不是;或没有果实,信仰什么也不是),所以他们将信仰的拯救能力赋予信仰。因此,他们也以这种方式放弃信仰的果实;殊不知,一切信心都是因生活的目的而存在的;纯正的信心只能存在于良善中,错误和虚假的信心甚至有可能存在于邪恶中。他们为了进一步将信与仁分开,还坚持声称:一瞬间的信心就能使人得救,即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,无论以前的生活是什么样。尽管他们知道,死后,每个人的生活仍与他同在,各人将照各人的生活行为受审判。从这几句话可以看出,与仁分离之信是何性质,因而视信仰而非信仰生活为本质的教会是何性质。蒙主的神性怜悯,我们将在接下来的几章进一步论及由此,如同从其源头那样流出的虚假。
6393.“便屈肩背重”表然而,他却竭尽全力。这从“肩”和“背重”的含义清楚可知:“肩”是指全部能力,或一切努力(参看1085, 4931-4937节);“背重”是指为赚取功德而作工。因此,“屈肩背重”表示为了赚取功德而竭尽全力作工。这一切之所以被描述为“背重”,是因为他们行善不是出于对良善的情感,因而不是出于自由,而是出于自私的情感,也就是奴役(6390节)。
至于那些因他们所完成的工作而想要回报的人,要知道,他们从不满足,如果没有得到比别人更大的回报,就会愤愤不平;他们若看见别人比自己更蒙福,就会伤心、报怨。他们认为真正的赐福并不在于内在之物,而在于外在之物;也就是说,在于显赫,拥有统治权,被天使服侍,因而在于比天使优越,因此是天堂里的首领和大人物。而事实上,天堂的赐福并不在于想要拥有统治权,被别人服侍,而在于想去服侍别人,成为最小的;正如主所教导的:
西庇太的儿子雅各、约翰进前来,说,赐我们在你的荣耀里,一个坐在你右边,一个坐在你左边。耶稣对他们说,你们不知道所求的是什么。坐在我的左右,不是我可以赐的,乃是为谁预备的,就赐给谁。你们知道,外邦人有尊为君王的治理他们,有大臣操权管束他们。只是在你们中间,不是这样。你们中间,谁要为大,就必作你们的用人;在你们中间,谁要为首,就必作众人的仆人。因为人子来,不是要受服事,乃是要服事人。(马可福音10:35-45)
主在路加福音中教导,天堂属于那些不以回报为目的而行善的人:
凡自高的,必降为卑;自卑的,必升为高。你摆设午饭或晚饭,不要请你的朋友、弟兄、亲属和富足的邻舍,恐怕他们也回请你,你就得了报答。你摆设筵席,倒要请那贫穷的、残废的、瘸腿的、瞎眼的,你就有福了!因为他们没有什么可报答你。到义人复活的时候,你要得着报答。(路加福音14:11-14)
“到义人复活的时候所得着的报答”就是从行善不思回报而来的内在幸福,当人们履行有用的服务,或发挥功用时,就会从主获得这种幸福。那些不思回报,只喜欢服务的人越喜欢行善,他们所履行的服务或所发挥的功用就越珍贵。事实上,他们比其他人更伟大、更有权柄。
那些为了回报而行善的人也说,他们因从圣言知道他们要在天堂成为最小的;但那时他们想的是,通过如此说他们可以成为大的,所以他们还是有同样的目的。但那些行善不思回报的人是真的不想显赫、优越,只想着服务。
可参看关于通过行为或工作赚取功德,以及在来世那些寻求功德之人性质的阐述和说明:他们看上去就像在劈柴、割草(1110, 1111, 4943节);这些人如何被代表(1774, 2027节);那些为了自我和世界而行善的人在来世不会因这善而得到任何回报(1835节);那些将功德置于行为或工作的人照字面朝自己有利的方向解释圣言,并嘲笑它的内在内容(1774, 1877节);真正的仁爱完全没有功德的追求(2371, 2373, 2380, 3816节);那些将信与仁分离的人认为他们所行的是配得功德的(2373e节);那些进入天堂的人抛弃了自己的东西和自己的任何功德(4007e节);大多数人以为当他们开始改造时,他们所行的良善源于他们自己,他们因这良善而配得功德;但随着他们重生,他们会抛弃这种信念(4174节)。
目录章节
目录章节
目录章节